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一流專業”建設方案
一、 建設基礎
當前世界正在走向以數字化為特征的信息時代以及山西省作為國家能源革命綜改試點的要求,對于在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科學計算方面的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為進一步适應山西省轉型發展的需求,提高學科的辦學實力,突出學科在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科學計算方面的特色是當前學科建設的主要任務。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在現有學科平台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調整專業建設思路與培養計劃, 以及培養一支水平高、特色明顯、結構合理的學科師資隊伍來實現。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以信息技術和計算技術的數學基礎及應用為研究對象,将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數學交叉融合的理科類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于2014年獲批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017年獲批省級優勢專業建設項目,2019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目前我系有教師3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山西省高等院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2名。三晉人才計劃3名。 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博士為主體的學科隊伍。本專業在計算數學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在校本科生約452名。
二、 建設目标
根據國家 “雙萬計劃”中一流專業的建設計劃,以國家和山西發展戰略需求為導向,強化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積極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轉型發展,依托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數學學科”和“數據科學與技術”交叉學科博士點,以數學、計算機、信息科學等學科為基礎,确定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建設目标為:
基于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規劃,以數學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标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普通高校本科理學類專業認證标準為基礎,對标國際一流高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以建設面向未來、适應需求、引領發展、理念先進、保障有力的國家一流專業為導向。
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凝練專業特色,以滿足國家和山西發展戰略需求為人才培養出發點,緊扣地區經濟和行業技術需求,強化多學科相互滲透和交叉融合,實施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一體化,從體制機制、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國際交流、學生發展等方面不斷完善專業建設,實現學科評估上升一個檔次,跻身有一級學科博士點高校梯隊,并建設成為國内外有一定影響力且特色鮮明的國家一流專業。
三、 建設内容
1.體制機制改革
圍繞一流專業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平台建設等專業發展基礎保障上完善機制體制。
1)建立并實施常态化的專業發展自我評估機制,引導一流專業快速發展。
2)建立并實施以專業建設為導向的人才引進機制和評價機制、教師教學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機制和二級績效考核機制、專業建設經費動态分配機制等。
3)以師德師風建設為重點,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教學團隊運行和動态優化發展機制,以教學團隊為課程建設的基礎單元,并推進教學模式、教學内容、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标的改革機制。
4)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生成才發展為中心,建立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推進能力與知識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學業考核評價機制改革。
5)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研發展等多方面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提高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和力度。
2.人才培養模式及培養方案改革
1)優化培養模式,凸顯專業辦學特色;
根據本專業的定位,确定了本專業構建“實用型、複合型”的人才
培養模式,實行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與技能并重,基礎與應用兼顧的培養模式。密切關注行業發展動态,完善培養體系。
堅持學科力量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的辦學原則,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投身社會實踐。加大實踐教學,加強課程建設和教學團隊建設,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加強專業國際化,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質量保障建設。
2)夯實專業基礎,深化培養方案改革
建立課内課外協同培養,校内校外合作培養,本科與研究生銜接培養機制;建立以實踐為主的第二課堂育人體系,構建與第一課堂互補、重在創新課程系,通過第二課堂促進教學相長、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逐步推進“科教協同,産教融合”育人模式,推進校企合作,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我要研”的主動型學習模式轉變。構建能夠培養“基礎厚、實踐能力強,有特色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方案。
3.課程建設
1)優化教學内容
課程設置定位于社會需求和學科的發展,強調數學、計算機和信息的高度融合,着力培養科學計算和數據分析領域人才。專業開設了計算、數學軟件和數學建模等課程,同時立足學科前沿和實際應用對原有專業主幹課程授課内容進行更新,在培養方案中加入了高性能計算、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模塊,針對課程的特點,建立課程群負責人制,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核心課程群。
基于專業課程的應用性,加大實踐課程比重,圍繞科學計算及數據分析,構建實踐教學課程群,開設“程序設計課程設計”,“并行計算實訓”等實踐性課程,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2)推進教學方法改革:
基本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突破重點與難點,培養應用開發能力;對于基礎知識點采用“多媒體課件+啟法式+讨論式教學法”相結合,即讓學生帶着問題,教師采用啟發式等方法借助多媒體課件完成重點、難點的突破;針對應用技術知識點采用“多媒體課件+活代碼+案例教學+項目驅動法”相結合,即讓學生帶着任務,教師以活代碼通過案例或項目,借助多媒體課件培養學生應用開發能力培養。
建立完善的網上公開實時在線互動授課系統,改善現有單一的教學方式,為老師與學生搭建一個完美的、真正的線上即時互動課堂,充分利用國内外其他高校共享視頻教學資源,定期邀請國内外專家在線分享教學經驗,優化課程教學内容,為學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打造全國領先的在線教育生态圈.積極開展讨論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性、研究性學習. 通過網上考試、網上答疑等,提高了信息化教學水平。
3)加強課程資源建設,打造“金課”:
以夯實學生基礎為目的,打造精品課程,根據本專業的特色,組織專業老師以及學生創建科學計算及人工智能課程電子數據庫,建立虛拟仿真實驗平台,積極開展精品課程和慕課的建設,如《計算方法》現為省級精品立項建設課程,下一步希望有更多的課程獲批精品課程。積極組織申報各級各類課程建設項目,力争五年内在國家級一流課程建設上有所突破,專業核心課要力争成為省級精品課程,力争所有本專業主幹課程全部建成校級精品課程以上水平,以此為示範帶動其它課程的建設。
依托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組織編寫出版富有特色的高質量的教學輔導資料或教學參考書,争取三到五年時間内編寫出版 1-2部有特色、高水平、内容新、實用強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完善試題庫.
4.師資隊伍建設
1)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培養
按照培養與引進并舉,一方面引進海内外優秀學者,依托國家基金委以及山西省和太原理工大學出國留學基金支持鼓勵教師到國内外知名大學訪學,提高業務水平。另一方面,也鼓勵和支持教師通過到高水平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和訪問提高業務水平。
同時,我們加大了對現有教師的業務培訓,未來三年内派遣更多教師前往浪潮、NVIDIA等高性能計算企業進修學習。
力争三年内将選派8-10名教師外出訪學,有5-9名教師進一步獲取高級職稱,教授、副教授職稱的教師比例達到70%以上;遴選5-8名優秀中青年教師和學術骨幹進行重點培養,以此加強重點學科和專業學術團隊建設,提高承擔重點學科、教學研究項目的能力。
2)教學科研團隊建設
基于團隊建設,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必須加入科研團隊和課程團隊,強化導師制,并以此為基礎,完善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師資隊伍培養機制,形成校-院-專業-教學(科研)團隊多級建設格局,确保師資隊伍穩定,結構合理,形成“傳-幫-帶”模式。以教學團隊為抓手,以教學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為形式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圍繞專業需求建設教學團隊,做到青年教師入職進團隊,入職配教學導師。專業師資隊伍注重科研與教學并舉,教研相長。
5.學生發展
1)吸引激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學生指導工作:加大本科生導師制比例,通過雙向互選,确定導師,加大青年教師對學生的日常專業課學習、學涯和職業生涯指導、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指導,學生30%以上實現導師制;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從學生學風、思想、科研能力等角度對青年教師指導效果進行評價,并将評價效果引入到二級考核機制中。
2)積極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和企業導師指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指導,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課外科技活動,力争達到60%以上的學生參與課外活動;通過企業協同育人基地建設,提高企業導師參與比例,力争30%以上的學生設置企業導師,通過設立企業導師、企業、教學3重評價機制,不斷完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效果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競争力。
6.實踐教學條件建設
1)提升實踐創新能力
強調實踐體系的建設,主要包括加強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文化活動,教學實習,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積極開展各類學術講座和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申報,切實提高本科生學術水平和畢業論文 (設計)的質量。完善信計與計算科學專業實驗室。
建立開放實驗室,開展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以“超算”為平台,面向工程應用,搭建“電話數據采集與統計調查及網絡綜合實訓教學”、“嵌入式計算與應用教學實驗系統”等平台,提升學生數據建模及算法構建能力。
加大其它課程教學的實踐性環節,改變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以“超算”為平台,面向工程應用,立足高端學生專業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國際及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建立競賽培訓教育教學體系,配備專業“雙創”導師,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2)加強校企聯合,建立校内校外協同培養的機制
通過聘請企業專家作為兼職導師,同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實習基地與教學研究中心,将教學活動與生産實際及企業經營活動結合起來,讓教師走進企業,企業科技人員走進課堂,使得課堂、實踐、實習、畢業設計等各個環節都與相關企業緊密對接,形成協同育人培養模式。建成3-5個校企實踐基地。
7.國際交流與合作
1) 加強師資國際化水平
力争通過各種經費資助青年教師到國外,境外高水平大學學習、交流,力争每年3-5人次教師參加高水平國際會議,充分利用省人才計劃專家,在為本科生開設前沿性課程,逐步搭建具有國際化要素的、具有學校特色的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
2) 積極推進人才培養國際化
以培養創新型、國際化人才為目标,加強與國外知名高校合作,鼓勵學生到高水平大學學習或者攻讀學位,不斷擴大本科生出國留學和國際留學生招生人數,繼續擴大赴美國西佛羅裡達大學進行學習的學生人數。
8.教學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建設
1) 堅持目标導向,建立人才培養質量跟蹤機制
依據培養目标,構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期中、學期、學年、畢業評價與反饋,并延伸到畢業生調查與反饋全周期專業教學質量評價反饋機制。以評價反饋信息促進對課程體系中課程大綱制定、課程教學環節、課程考核方式、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全過程持續改進。為提高教學質量、端正教師教學态度,建立學生、教師、督導、社會評價與反饋的全角度監控機制。形成全周期、全過程以及全角度的專業質量保障體系機制. 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開展院級教學工作評估;建立學情調查和分析評價機制以及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和未來綜合發展進行跟蹤反饋。
2)完善教學制度,優化教學管理
完善教師獎勵與考核機制,在“量”化考核同時,适當将“質”的部分加入或在職務晉升中給予一定體現,以确保教學質量。
四、 預期效果
1)招生與就業
通過一流專業建設,提高本專業社會聲譽,在國内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實現一志願錄取率100%。
通過校企合作和學生實習、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計劃的實施,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同時,提高學生升學率和國際交流占比。
2)社會聲譽
通過第三方北京新錦成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工作情況進行調研,發現78.03%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比較滿意,91.9%用人單位認為本專業畢業生與社會對人才需求比較吻合。經統計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分析發現:大多數認為畢業生專業技能和能力、适應能力、學習能力較強;半數左右認為畢業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抗壓能力、敬業精神等方面表現較為突出。
力争3-5年内建成在國内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一流本科專業;培養出一批有責任感、有擔當、專業素質過硬的複合創新型人才.
3)示範輻射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隸屬于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通過一流學科的建設,希望能夠促進學科交叉,帶動數學、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發展,在地方高校中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五、 建設進度